一位女大学生为考取事业编制岗位,花了整整一年时间精心准备。凭借扎实的知识基础和稳定的发挥,取得了优异的成绩,顺顺利利拿到了面试资格。
临近面试,女生因紧张想缓解压力,特意购买了一条 “转运珠” 手链,打算佩戴它参加面试以获取心理安慰,避免紧张影响发挥。
面试结束后,她自我感觉表现良好,再加上笔试排名靠前,认为自己成功 “上岸” 已是大概率事件。
女生查询到自己的面试成绩为 87 分,十分激动,随即把这个好消息告知家人,满心以为已拿到理想的 “铁饭碗”。
然而不久后,她却发现最终录用名单里并没有自己的名字。为弄清缘由,女生进一步查询,在备注栏看到 “因佩戴饰物,面试成绩扣除 20%” 的评语,这一结果让她难以接受。
展开剩余75%看到这个帖子,我的第一反应是:太可惜了,但真的不冤。
这位女生的核心委屈在于:“规则没写,凭什么罚我?”
成年人的世界,尤其是在高度结构化的体系(如体制内、大公司)里,很多核心规则是“不言自明”的,它们不写在纸上,而是写在“共识”和“文化”里。
没人会告诉你“开会时不能刷抖音”,但你会这么做吗?
没人会告诉你“见客户不能穿拖鞋”,但你会这么穿吗?
没人会告诉你“交给领导的报告不能有错别字”,但你会不检查吗?
“正式场合,着装整洁、朴素、庄重,不佩戴夸张饰物”,这就是一条强大的社会共识。
面试,尤其是体制内面试,是典型的正式、严肃场合。考官默认来参加的人都已经理解和接受了这套游戏规则。
要求对方把每一条不可以都罗列出来,本身就像要求交通法规除了写明禁止闯红灯,还得额外注明禁止边开车边跳广场舞一样,是一种对基本共识的挑战。
面试官在短短十几二十分钟里,要判断的不仅仅是你的专业能力,更是一个核心问题:“把你招进来,风险有多大?”
那条转运珠手链,在考官眼里,可能被解读出以下几种潜在风险信号:
在如此重要的场合,需要依靠外物来转运,是否说明你内心不够强大,缺乏足够的自信和稳定性?
对体制内着装的潜在规则如此不敏感,未来在工作中,对其它未明文的规章制度、人情世故,是否也会显得迟钝?
体制内工作强调理性和中立。公开佩戴带有迷信或特定宗教色彩的饰物,可能引发对其是否会影响客观判断的担忧。
这让考官对你的职业成熟度和风险系数产生了怀疑。他们扣的不是饰品的分,而是判断力和合规性的分。
最讽刺的是,带转运珠是为了求稳,却成了最不稳的因素存在。在关键节点,任何画蛇添足的额外动作,其风险都远大于可能带来的微薄收益。
有网友说,不提前说明饰品规定不合理,还拿女法官戴项链、律师戴浪琴手表举例,甚至有人怀疑她就是注定陪跑的。言下之意,就是有后门内定的。看的出来,大家对于考试公平性是很敏感的,没分清体制内日常着装和考试面试着装的区别。
日常着装可以有点个性,但面试着装得体现出对岗位的敬重,还有身份的中立,不能因为戴饰品让人看出你的个人信仰、阶层这些潜在信息,不然会影响考核公平。
当结果和自己预期不一样的时候,就觉得是规则不透明导致的,而不愿意承认是自己准备不够充分。
公职人员不准戴特殊饰品,规则在考公相关法律里有写。
体制内工作讲究集体性和规范性,考生不能光有专业能力,还得主动去适应岗位的文化要求,不能光等着别人把规则一点点都告诉你。
考编这么重要的事,自己就该提前弄清楚。
可以通过以前考生的经验、官方解读、机构指导这些途径,全面了解面试的各种细节,这既是对自己负责,也是对岗位的基本尊重。
发布于:湖北省杠杆配资业务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